我国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造就出来的—— 珍惜盘中餐,食育须跟上河北省邯郸市育德路小学开设了农事课堂,带学生们走进农田,明白生产的不易,造就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胡清华摄 “吃”进课堂, “食育”增益孩子身心盛夏,走进山东271教育团体所属潍坊瀚声国际学校,教学楼顶上一垄垄小麦随风摆动,楼下菜地里一畦畦茄子、黄瓜等蔬菜惹人喜爱。
校长先容说,种植这些作物既不是为了美化校园,也不是为了谋划销售,而是专门为学生开展食育课程提供实践场所。可别小看了这些种植园,单是为了做好防水排涝、雨水收集和浇灌,修建成本就增加了不少。
山东271教育团体在山东、云南、福建、江苏等地拥有10多所学校,笼罩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程教育。总校长赵丰平告诉记者,学校开设食育课程的效果十明白显,以有7000多名学生的山东昌乐二中为例,学校每餐饭后剩余食品垃圾逐渐淘汰,泔水从原来的天天20桶减至现在不到4桶。赵丰平认为,浪费物品、奢侈攀比,倒霉于孩子们的身心康健,影响其未来生长。
树立“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看法,要从娃娃抓起。培育节俭美德应从食育突破。“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离学生们的生活最近,而生活就是教育自己。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一直关注如何淘汰食物浪费问题。他认为,所谓“食育”,就是饮食知识和良好饮食习惯的造就教育,告诉孩子们吃什么、为什么吃、如何吃;就是从幼儿期起,举行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人格造就上。
他先容,“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养生学家石冢左玄提出。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推广,通过对食物营养和食品宁静的认识、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教育,造就国民终身康健的身心。
成升魁对海内近年兴起食育实践运动感应欣慰。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康健所开展了“都会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干预计谋研究”,提出要开展营养教育、膳食治理。2016年,北京市顺义区启动“都会中小学生校园营养食育计谋研究”试点,探索建设多部门联动、家长和教师互动、中小学生主动到场、学校负主责的校园营养食育模式。
2017年,北京市将“营养校园”试点区扩大到8个,并获得团结国儿童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在12所中小学,针对学生、家长、教师、食堂事情人员以及学校治理者,开展营养康健教育、身体运动促进、营养供餐支持、建立校园营养支持情况等运动。
其中,营养康健教育强调以营养康健课为主要形式,通过学生到场式的多种运动举行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到达预防与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目的。现在,项目组正在组织专家编写中小学营养康健课本。
“食育是对孩子全身心的塑造。”赵丰平说, 271教育团体从2015年起就开设了“义务帮厨”“种植课程”“家政课程”“自助餐”等课程,2016年又举行了系统富厚和完善,教学效果很是理想。赵丰平先容,在开展食育课程的云南昌乐实验中学,校园内学生用饭喝生水、吃凉瓜、喝饮料等现象基本杜绝,在2017—2018学年的体检中比其他学校同级学生平均身高要高1.4厘米,而且肥胖率不足国家平均值的1/5。
山东昌乐二中的食育课带来两个显着的变化:一是学生吃早餐的人数在两年内逐步增加,从6300人到达现在的7100人,靠近98%,而且没有发现学生一连两天不到餐厅吃早餐的现象。二是学校超市的销售总金额较开设食育课程前淘汰23.6%,学生零食销售额淘汰30%。“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食育让学生从心底里明确合理膳食的重要性,让少吃零食、少喝饮料形成习惯。此外学校开发学生实习农场,每个班级认领责任田,自己播种、治理、收获、加工、食用,通过对农作物的长时间打理,造就学生的计划意识和节约意识,以劳动为荣,以节俭为美德,对自然更敬畏。
”赵丰平说。食物浪费惊人,推广“食育”刻不容缓2016年11月26日,由团结国情况计划署、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瑞典情况科学研究院、中华环保团结会等配合主办的“淘汰粮食浪费可连续食物供应链与消费端多方互助平台国际研讨会”召开。4家主办单元配合呼吁各界关注食物浪费议题,落实团结国可连续生长目的的第十二项,努力响应国家关于节约粮食及保障粮食宁静的相关指示,还团结公布了“淘汰食物浪费创意征集大赛”的通知,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征集适合中国国情的淘汰食物浪费好点子。本次集会上,来自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的5位高中生代表分享的“淘汰食物浪费,我们在行动”校园研究运动结果,受到参会者们赞许。
作为5位讲话代表之一的李欣然同学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深入相识食物浪费时,曾被一组数字震惊:每年全球约有13亿吨粮食在整个食物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被浪费掉,这相当于投入农业生产的14亿公顷土地和2500亿立方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白白浪费了。北师大二附中国际部实行全关闭住宿制,多数同学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食堂。李欣然发现校园食物浪费现象比力严重,而造成食物浪费的原因远比想象的庞大。
好比,食堂饭菜不合胃口是学生们恒久以来的吐槽点,而相当一部门同学表现“真的不想浪费,但一份饭分量太大,只好扔掉”。再如,情绪降低时会不用饭或吃两口饭后扔掉,情绪高涨时“吃嘛嘛香”。2017年6月,李欣然正式开启了校园食物浪费观察。
观察发现,食物浪费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一份菜品分量过大,点餐过多,没有心情,对菜品不熟悉,挑食等。观察小组据此提出建议:食堂的饭菜均设置巨细份,便于同学们凭据自己的饭量举行选择;开展新菜品尝运动,让同学们对新品有一定的相识;学生和食堂之间开设信息交流平台,实时反馈学生意见;充实发挥社团作用,每学期组织关于节约粮食及营养膳食等方面的讲座,让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和康健理念。孩子们自发的观察研究,揭开的只是食物浪费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粮食浪费现象不仅仅发生在校园:一些餐厅曾力推的半份菜已悄然消失;很少有餐馆在点餐时提醒消费者“实事求是”;外国人在华就餐,经常叹息中国人餐桌的“豪奢”;在一些地方,餐饮最低消费等顽疾复发;传统陋习难改,在不少地方习俗中,餐桌上的菜如果被吃光,会显得招待不周,婚丧嫁娶等大型聚餐运动中的浪费现象仍十分突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升魁团队曾历时6年开展食物浪费研究。课题组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包罗餐馆、食堂等类型的366家餐饮机构、近8000桌消费样本和8200份观察问卷举行了调研和分析,发现我国都会餐饮业食物浪费现象比力严重:2013年至2015年的观察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食物浪费意味着大量水、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资源的无效消耗,以及增加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分外的情况负荷。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博士刘晓洁说,这种浪费远远凌驾我们直寓目到的效果。齐抓共管,打造“食育”系统工程爱物节用,从小抓起。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照料梅方权教授认为,要抓住饮食教育的黄金期——0到7岁阶段,这对孩子饮食习惯的造就格外重要,越早投入,收益越大。“食育这个事,宜早不宜迟,要尽快抓起来。”瑞典环科院北京代表处卖力人高思认为,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印发《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要求条件具备的地方推进自助点餐计量收费,淘汰餐厨垃圾发生量。
高思说,2017年瑞典环科院开展对17个国家700多家公司有关淘汰食物浪费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效果证明99%以上的项目能够赢利,且投入产出比为1∶14。现在,依托国家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针对贫困地域和家庭经济难题的部门学生已经开展食物营养宣教事情。
北京、上海等经济蓬勃地域针对在校中小学生举行了形式多样的营养进校园运动。但在0到7岁即孩子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食育事情却相对空缺。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生长研究所研究员程广燕说,今年6月,团结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启动了湖南湘西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委托该所对学龄前儿童举行膳食营养知识宣教。
项目实施期间,专家团队将对项目规模内幼儿园教职事情者、厨师以及项目治理人员开展膳食营养知识培训,接受培训的幼儿园教职事情者在通过培训考核后,定期在幼儿园开设面向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的儿童膳食营养知识普及课程,最终实现“儿童—家长—教职工一体化”的膳食营养知识提升目的。7月17日,该项目在湖南吉首市启动,团结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组织专家对来自永顺、龙山县29所幼儿园的40余名教师举行了摸底培训。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新时期国民营养与粮食宁静战略研究”。
项目首席科学家成升魁、汪寿阳透露,将食育列为该项目重要研究命题,由中科院团结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生态情况部等部委的研究机构及海内知名大学,配合开展我国从学龄前到中小学阶段的食育体系及生长路径研究,为我国食育的科学、有序推进奠基基础。“科研是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希望未来各部门增强互助,协力推动这项事业。”汪寿阳说。“如今,一个小娃娃,全家哄着养。
”赵丰平感伤,纸张、粮食浪费等触目皆是,服装攀比名牌、电子产物追求“换代”,在物质富厚的今天,大多数孩子基础没有物质短缺的体验。淘汰物品浪费,树立节俭意识,不仅要列入课内教育,还要接纳相关激励措施,敦促家庭、社区、学校、社会一起努力,形成“节俭是美德”的良好气氛。泉源: 人民日报。
本文来源:yobo体育官网下载-www.syhl100.com